牛气常在 虎力全开——形成“环长制”试点工作“池州经验”
信息来源:池州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02-07 09:07  点击次数: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以下简称环境监督长制)是省委、省政府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安徽落地生根的重要实践探索,省委深改委将该项制度建设列为2021年重点改革事项,是继林长制后,我省再次在全国率先首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制度改革,是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监督长制建设工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部署,池州市生态环境局迅速行动,联合各县区和相关部门扎实开展探索性、先行性、示范性实践,推动环境监督长制“有名、有实、有效”,促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行提级配置,构建职责明晰的责任体系。2021年5月27日,《池州市全面推行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称“方案”)正式出台,形成了市级顶层统筹、县(区)级组织实施、部门及乡镇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依照《方案》要求在全市设立“四长三办一员”(即在市、县、乡、村四级均设立环境监督长和对应的环境监督长制工作机构以及环境监督员,除村级不设环境监督长制工作机构),较省级方案增设了市一级环境监督长。6月25日全市1105名环境监督长、892名专职环境监督员、1692名义务环境监督员全部到位,实现了将环境监督基本单元最小化,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立体式生态环境监管网络。


    强化履职尽责,健全有力有为的保障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市直和县区分设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制定出台《池州市专职环境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统一了专职环境监督员配备条件和程序、明确了专职环境监督员主要职责和权利义务、规范了日常管理运行机制,并将环境监督员作为村(社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目前全市已有183名专职环境监督员因工作表现优异,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当选村(社区)“两委”干部,进一步夯实了生态建设群众基础。

    坚持创新引领,探索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深刻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动形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全市积极研究探索,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贵池区棠溪镇以“环境监督长制”为总揽,统筹推进“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田长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资源、水资源、交通路网资源、农田耕地资源、林业资源、工贸企业资源等绿水青山一张图,形成了“一格一长(员)”、“一长(员)多责”的生态管护机制。石台县率先全域试点建设生态环境监督“一张网”,制定《石台县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一张网”实施方案》,确立“一张网、四到位、全领域”四长制联动的工作目标,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交办督办、资源优化等工作机制,有效发挥生态环境监督资源的最大效益。

    加强业务指导,打造素质过硬的基层队伍。在梳理“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分级分类处理处置清单》基础上,细化了易于发现、疑似污染的生态环境问题,共涵盖10大类60小项,每项问题均列出巡查要点和相关示例图片,创立“闻、看、查、问、听”“把脉式”检查法,为环境监督员精准发现、处理处置问题和规范上报问题提供参照。按照分级分类原则,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帮助环境监督员熟练掌握环保业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全市已完成培训5000余人次。


    推行智慧监管,完善闭环高效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问题巡查、登记、上报、处置、交办、验收、销号工作机制,优化建设了“池州市环境监督长制智慧平台”,目前智慧平台共分设角色14类,开发八大功能模块,实现了环境监督员第一时间上报问题、更新问题动态、各级环境监督长制工作机构及时调度部署、生态环境领域职能部门实时信息共享、环境监督长线上批办和销号的工作流程,切实形成了反馈便捷、沟通顺畅、闭环高效工作模式。。2021年共排查上报生态环境问题20377个(轻微问题20289个、一般问题88个),已解决20374个(轻微问题20288个、一般问题86个),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2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将进一步推深做实环境监督长制,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巡查力度,全面详查生态环境隐患,强化执法联动,纵深推进各类专项攻坚行动,探索建立职责清晰、分工合作、信息共享、联勤联动的生态环境监督“一张网”,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省环境监督长制建设提供“池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