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池州市生态环境局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7066/202507-00008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池州市生态环境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7-17
废止日期: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17 10:34 来源:池州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吴兰英、朱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池州段)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绿色美丽池州”的建议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编制印发《池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锚固市域生态空间格局,突出不同片区生态修复重点问题和任务,构建“一江多廊、一带一屏”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严格把控项目审批流程,特别是将是否位于长江干支线岸线一公里范围内套图比对认定意见,作为化工项目准入前置条件。针对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多次开展排查整治,确保长江长江干支流一公里范围无新建扩建化工项目。实施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减排。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新一轮“一企一策”节能诊断,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指导企业绿色化改造,华尔泰合成氨制气节能环保升级改造试生产,池州海螺4号、5号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完成。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6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已通过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联合审核,池州高新区对标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扎实推进循环化改造。加快绿色工厂培育,2024年新增市级绿色工厂21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和矿产品铁路专用线建设。全面提升露天开采矿山生态修复标准,扎实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十四五”以来完成年度废弃、关闭矿山治理62个,治理面积约630公顷。督促66家在建生产矿山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责任,累计修复面积约436公顷。贵池矿产品运输铁路专用线、池州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等前置专题已完成,特许经营招标已完成,项目公司已完成组建,正在进行部分控制型工程建设。石台非金属矿铁路专用线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等前置专题已完成,特许经营招标已完成,投资协议已签订,目前正加快推进项目公司组建。

(二)构建绿色农业体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市近三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主要播种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加强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2022年—2024年,全市农药使用量分别为1499.2吨、1476吨、1460吨,呈逐年减少态势。实施畜禽、秸秆综合利用。关闭拆迁长江岸线1公里内147家(全部)养殖污染场;对长江岸线1公里到5公里范围内养殖场(户)进行污染治理。全面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场一策”,全市63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为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4%以上。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2023、202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4%以上。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3.85万亩,占全市耕地83.4%。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项目建成区土地流转率由20%提高至70%以上,道路通达率提升至90%以上,粮食亩均增产50公斤左右、亩均直接增收约100元,土地租金普遍提高100~300元/亩。

(三)建设水清岸绿河湖。科学编制“一厂一策”实施方案。按方案实施污水收集系统治理,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针对不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现状,科学编制个性化“一厂一策”方案,明确管网修复、泵站改造、工艺优化等任务目标。通过系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老旧管网更新及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随着项目的实施,主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显著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达标率稳步提升,清溪污水处理厂每月进水浓度BOD达到了100mg/L,从源头减少污染物入河,助力海绵城市水生态功能持续改善。进一步规范排水许可管理。制定了《池州市主城区排水户分级分类管理规定(试行)》,细化排水许可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及监管要求。根据排水户规模、行业特性及排放风险,将餐饮、医疗、工业企业等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重点加强高污染、高水量排水户的预处理和在线监测。同时,通过联合执法、定期巡查及信用惩戒,严厉打击违法排水行为,推动排水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为城市水安全提供制度保障。系统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截至目前尚未新增农村黑臭水体。日常调度6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目前已完成1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8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

(四)建设鸟语花香池州。建设长江经济带最美生态廊道。十四五以来,按照“以水定绿、依水布绿”和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以池州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长江(池州)经济带最美生态廊道建设。成功实施总投资 3.2 亿的池州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项目布局长江岸线“一轴六脉”,完成营林造林17.7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 个、省级森林城镇 50 个、省级森林村庄 410 个。强化“河湖长+”作用发挥,健全“河湖长+警长+检察长”等机制,推进“省地联保”,联合开展执法检查35次,发出检察建议3件,办理涉河湖环境案件94件。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常态化开展禁捕宣传,与群众面对面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在市交通旅游广播播放公益广告1000余次。畅通投诉举报通道,兑现群众举报奖励,持续营造群防群治的禁捕氛围。与安庆市、铜陵市等毗邻市县签订联合执法协议,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消除跨界监管盲区。组织召开跨省市长江禁捕联席会议,会同铜陵市开展春季、秋季护渔联合执法行动,与江西九江、彭泽开展皖赣交界水域联合执法行动,从严管理跨省市县交界水域。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23次,查办涉渔违法违规案件64件,行政处罚11.65万元。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大量重点保护物种,并发现1例新物种—单子叶干皮孔菌。健全水生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开展秋浦河特有鱼类、黄湓河鰕虎鱼青虾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重新修订工作。有序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024年市本级在升金湖水域投放鲢、鳙鱼苗种共230万尾。强化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分年度开展打击野生动物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候鸟及蛇类保护等野生动物执法行动。推进长江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建立重要湿地 5 处,其中国际重要湿地 1 处、省级重要湿地 4 处;湿地总面积 35574.44公顷,湿地保护率达 64.26%。参加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宣传展示我市特色生态产品。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定位不动摇真正把绿水青山守护好当作最大的责任、最大的政绩,让绿色成为池州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建设,切实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严格落实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持续把好项目审批关,坚决守牢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管控红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好绿证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探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引导企业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持续推进贵池矿产品运输铁路专用线、池州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石台非金属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高效统筹绿色农业发展。严格落实重度污染地块管控措施,大力推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力争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6%以上。继续实施畜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力争2025年全市畜禽、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95%以上,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农膜回收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均达85%以上。加大珍珠蚌养殖源头监管力度,消除珍珠蚌养殖污染隐患。

(三)着力夯实河湖长制基础。对标河湖长制年度工作要点,强化基层河湖管护,梯次建成2025年6处省级、7处市级幸福河湖,统筹推进尧渡河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用活“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等机制,依法依规处置河湖增量问题、存量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持续强化河湖长制专项考核杠杆作用,一体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河湖长制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推进2025年度6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任务,提高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对已验收的农村黑臭水体定期开展监测,确保治理到位不反弹。

(四)大力推进美丽池州建设,推进池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物种调查组织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加强长江江豚栖息地保护,增强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湿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打造平天湖湿地自然教育径、升金湖观鸟塔等4处体验基地。坚决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候鸟迁徙通道和重要栖息地保护。全方位推动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以“绿美江淮”行动为抓手,以“增绿、添美、提质、惠民”为目标,持续推进长江(池州段)最美生态廊道建设。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政协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要求,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人:殷勇

联系电话:0566—2023846

 

 

 

池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