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至县迎来大规模降雨及雷暴天气。为防范汛期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反复,东至县生态环境分局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入河排污口的工作安排部署,周密安排巡查工作、持续跟进实时动态,以“高标准、零容忍”的工作态度,切实把好全县排口“总阀门”。
一是打造“采、测、治”联动体制机制,建设更为高效的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2025年以来,针对全县230个立牌需监测入河排污口以及38个每月需监测重点入河排污口,打造“采、测、治”联动体制机制,该机制重点在于建设一套完整的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监测再到整治验收活动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在本轮全县非排口集中销号以及立排需监测排口巡查工作中,该工作机制累计完成巡查监测排口超240个,交办问题排口14个,有力推进入河排口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线上线下渠道并举,打造扎实有效的入河排污口常态化监测机制。依托安徽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公开平台,对全县范围内需展开自行监测的重点排污单位展开巡查工作,并对其中6家重点工业企业的日常排水进行现场采样。将本次取样获得的线下监测数据与同日同时的线上监测数据展开核实比对,以验证在线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两相验证下以线上监测数据展开日常监督、线下定期监测作为基础保障,进而助力常态化监测机制建设。
三是积极使用快速监测,提高监测效率。根据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的相关工作要求,对全县范围内总计161个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展开“回头看”工作。创新采用“快速检测+”模式,对需要采样的排口使用快速检测试剂包进行初步监测,30分钟内即可获得五项检测数据的基本范围,其后对超出地表水五类标准的样品进行进一步取样检测,大大缩短了采样检测活动的工作时长,极大提升了排口的采样监测效率,尤其是对于部分存在短时间内超标排放的排口可以做到快速反映、及时整治。
四是建设信息化公开平台,打造透明化入河排污口信息公开机制。依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信息公开的工作要求,在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中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