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传承长江文化,实现绿色共成长;建设主力军,共进主阵地,讲好长江故事,唱响澎湃长三角……”洪亮的宣读声同时响彻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会场。
近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动活动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活动成员单位通过“云签约”的方式,发出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倡议书。
启动仪式中,各方围绕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探索区域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一体化、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矩阵传播等方面进行交流并形成共识。
主动作为,促成生态宣教“结盟”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朱玫将此次启动仪式比喻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宣教的一次‘结盟’。” 这背后,是长达一年的谋划和推动工作。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合作主要业务合作经历了多年发展,协作范围持续拓宽,合作的机制和渠道已初显成效。“针对生态环境宣教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部分各自做了哪些工作?我们互相之间其实缺乏一个能够及时掌握情况的机制渠道。”朱玫说。如何从实际出发,大胆突破,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的宣教工作“结盟”搭建桥梁,成了朱玫自去年年底一直思考的工作。她的想法也得到厅领导的大力支持。真正使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一起着手推动“宣教结盟”想法落地的,是今年10月底召开的一次宣传工作会议。朱玫表示,“也很巧合,三省一市宣教工作相关负责人正好都前往柳州参会,这个会议成为我们合作时间上的一个契机。”会后,其他人纷纷散去,朱玫找到长三角区域宣教工作人员,表明意愿后,各位工作人员都主动留下来“共谋大事”,探讨宣教工作的“结盟”。“这绝对是一个好事情啊!”在交流中,多位负责人第一时间表达了看法。安徽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胡毅清表示,这样做一方面是与国家顶层设计相吻合,另一方面又与三省一市互相学习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背景相契合。因此,对于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联动的提议,大家一拍即合,一致认为“结盟”非常有意义,积极表示希望参与推进。在会后,大家初步达成了两点共识,一是要建立轮值制度,每年由一个区域围绕三省一市一体化绿色发展等方面牵头制定全年整体活动方案,负责召集各地共同参与,依次轮值轮换。二是共同发起的宣传教育联动工作刻不容缓,一定要尽快尽早,第一时间向分管厅领导汇报取得支持。在长三角的一体化三周年之际,在今年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正式成立之际,把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共建共享”机制打通。“交流过后,我们建立了工作群,每个区域都有专人担任通讯员,作为长期沟通机制,为今后合作提供保障。” 胡毅清说。
同频共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舆论引导
经过多方反复协调、沟通,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动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生态环境厅(局)负责同志和媒体代表共同启动长三角宣传教育联动工作。 仪式上,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发来贺信。贺信中指出,本次联动活动,既是推动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构建生态环境宣教工作大格局的创新探索。 沪苏浙皖四地采用生态环境专线,会场实时互动视频同步,采用“云签约”的方式,发出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倡议书,背后推动工作的几位负责人郑重地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据悉,联动体系内生态环境宣教将联办、联建、联学、联享,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打造互联互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合作载体;建立互帮互学、共创共赢的宣教新格局,共建美丽长三角。 当前,联动体系内成员已初步草拟了相关章程,作为联动工作行动指南,指导各地共同开展宣教工作。 “首先,我们计划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等共同主题,共同邀请一些主流媒体互相走访,把各地好经验‘请进来’,让好事迹‘走出去’。其次,在明年六五期间,三省一市希望共同策划一场活动,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影响力。最后,我们宣教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计划至少每半年要碰面交流一次工作。”朱玫目前对于明年联动开展工作也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 如何能够在具体联动中既能凸显各地的特色经验,各展风姿,又能保持宣教工作整体“同频共振”,求同存异,是今后探索的重点。 胡毅清介绍,目前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已制定《打造长三角生态屏障专题宣传方案》,将联合开展系列活动,为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格局贡献力量。他表示,在宣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中,将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精心策划制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影响力大的新媒体产品,做到精准投放、分众传播。 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河湖相通。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体系也正式相联相通,共同为探索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舆论引导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