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成立跟踪研究工作组,利用第三方技术团队挑选合适人员,培养大气污染防治队伍,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可持续支撑能力。开展O3污染成因综合分析和O3主要前体物来源与管控对策研究,并提出O3防控解决方案,推进秋冬季PM2.5深度治理与重污染天气应对。
注重衔接。利用现有的大气网格化监管平台,建立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实现数据、技术、成果等资源共享;与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工作、专项检查以及“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紧密衔接,加大 VOCs 排放监督执法力度。
精准施治。建立会商机制,依托现有数据对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对O3的前体物提出下步防控措施,分析影响优良天数比例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溯源、诊断、治理。确保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减排效果显著,O3浓度明显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