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在线办事 > 拟审批意见公开

关于安徽省宁枞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宁国至枞阳高速公路池州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安徽省宁枞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宁国至枞阳高速公路池州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5日。

拟批准环境评价报告书、表的项目
项目名称: 宁国至枞阳高速公路池州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地点: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贵池区
建设单位: 安徽省宁枞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拟审批时间: 2025年08月28日         
项目概况: 宁国至枞阳高速公路池州段,路线全长46.223公里(其中K45+568.679~K46+222.679 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南岸引桥公铁合建段由铁路部门设计并实施,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全线主线设特大桥6座、大桥17座、中桥8座,车行天桥4座;特长隧道1座(池州、宣城市界隧道),长隧道3座,中短隧道3座;设杨田(枢纽)、青阳南、墩上、观前(枢纽)、池州东互通立交5处;墩上服务区1处,青阳南、墩上、池州东匝道收费站3处,九华养护工区1处、池州东交警营房1处等必要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全线按四、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起点至杨田枢纽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杨田枢纽至池州东互通段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池州东互通至终点段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起点至杨田枢纽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6米;杨田枢纽至观前枢纽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7米;观前枢纽至终点段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 34.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其余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执行。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注重施工期环境管理。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废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作农肥,不外排;临时施工生产区、隧道施工、桥梁施工等生产废水收集经隔油、沉淀处理回用于施工现场降尘等,不外排。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应满足《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要求;沥青拌合站废气采用“冷凝器+电捕焦油器+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不低于15m高的排气筒排放;临时施工场地粉尘采用封闭操作、地面硬化、喷雾抑尘等设施;搅拌主机、料仓、筒仓、石料加工等产尘节点采取除尘措施处理后通过不低于15m高的排气筒排放。施工期环境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施工场地须设置围挡或移动声屏障、噪声源基础采取减振等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爆破施工时采用先进爆破工艺和控制单孔装药量,爆破前提前通知附近居民,禁止夜间爆破作业;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严格按照《报告书》提出的措施妥善处置。 二、营运期服务区加油站设置油气回收系统;服务设施产生的餐饮油烟经油烟净化措施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营运期服务区、收费站和养护工区生活废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池州城市污水管网和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后回用于站区绿化等。营运期须采取噪声有效防治措施,确保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声环境功能区要求。“项目”应预留噪声治理费用,加强各敏感点的噪声跟踪监测,及时增补、完善降噪措施,以确保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标,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三、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保护周边山体、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严禁施工人员踩踏、砍伐周边植被。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内、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取弃土场、施工营地、堆放施工材料、施工废料等;设置临时施工营地应符合相关管理要求;表土分层剥离、堆放,及时分层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地貌,根据沿线实际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植被恢复及绿化,开展生态恢复、生态补偿和生态监测,根据观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补救和保护措施。涉水桥梁基础施工应采取围堰/套箱及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选择枯水期施工,产生的泥浆经压滤干化后运至弃土场依法妥善处置,不得排入河道。 四、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工程临近多处环境敏感区,且沿线集中居民区较多,通过优化工程路由和施工方案,尽可能的远离集中居民区,减缓环境影响。项目沿线穿越青阳县石湖水库备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路段,应优化桥梁设计方案,对工程跨越敏感水域的桥梁设置防撞护栏、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及应急事故池等措施。加强运营期维护管理,提高巡路频率,强化道路周围居民的环境风险宣传,在环境敏感区、人口密集区提高巡路频率,增设线路警示牌。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强与当地人民政府的应急联动,定期开展演练。
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相关文件:
听证权利告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